当前位置:首页 > ayx爱游戏app体育官方 > 顶喷系列

导航栏

ayx爱游戏app体育官方

【地理易错】中国棉花的历史: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中国商品粮基地

时间:2025-01-25 来源:顶喷系列/span>

  从古代的零星栽培,到现代的规模化种植和全球化贸易,棉花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充满了变化与创新。

  棉花原产于印度和美洲,中国的棉花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(618-907年)。

  唐朝时期:棉花作为一种新引进的作物,在唐朝时期逐渐在中国南方的广东、福建一带试种。然而,由于气候和土壤的限制,早期的棉花种植并未大规模推广。

  宋元时期:在宋朝(960-1279年)和元朝(1271-1368年),棉花种植逐渐扩大。元朝时,随着大运河的畅通,棉花种子和种植技术得以传播到长江流域,尤其是江苏、浙江一带。

  明朝(1368-1644年)和清朝(1644-1912年)时期,棉花种植在中国获得了迅速发展,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。

  明朝的推广:明太祖朱元璋提倡农业,棉花种植在此期间得到大力推广。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改善,棉花种植区域扩大到黄河流域。明朝中后期,棉花种植技术逐步的提升,棉花产量明显地增加,棉纺织业慢慢的变成为家庭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清朝的繁荣:清朝时期,棉花种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。江南地区成为棉花主产区,形成了以苏州、松江等地为中心的棉纺织业基地。清朝中期,棉纺织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,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热门商品。

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,中国的棉花产业经历了重要的转型期。外来资本的进入和现代工业的兴起,使棉花种植和纺织业逐步向现代化迈进。

  外资企业的影响:随着战争后条约的签订,外国资本进入中国。上海、天津等沿海城市的棉纺织厂相继建立,引进了先进的纺织机械和技术,推动了中国棉纺织业的现代化进程。

  自强运动的推动:清朝末期的自强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。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棉纺织业,建立了大规模的棉纺织厂,如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,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的棉花产业进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。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科学技术进步,推动了棉花种植的规模化和现代化。

  计划经济时期: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,国家实行计划经济,对棉花生产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。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,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。新疆地区因其独特的天气特征情况,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。

  改革开放后的繁荣: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,市场经济的引入为棉花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。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,如杂交棉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,使棉花产量和质量不断的提高。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。

  进入21世纪,中国的棉花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。全球化和环保意识的提升,促使棉花产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。

  全球化竞争: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,中国棉花产业面临着来自印度、美国等国家的竞争。提高棉花质量和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成为关键。

  科技创新: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,如精准农业、智能灌溉和生物技术,为棉花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科学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促进了绿色环保农业的发展。

  可持续发展: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棉花产业的重要议题。推广有机棉种植和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,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,保护土壤和水资源,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  中国棉花的历史,从古代的引进与试种,到明清时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再到近代的工业化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创新,展现了农业和经济的巨大变迁。

  未来,中国的棉花产业将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下,继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,创造更辉煌的成就。

  中国棉花主产区主要有黄淮海平原、长江中游地区、新疆地区。其实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棉花产量占比近些年下降较快,由于棉花耗用劳动力较,使得农民难以外出务工,因此这些区域的农民选择种植耗用劳动力更少的其它农作物。新疆地区棉花产量目前已达到全国棉花总产量的90%左右,这一数据在2014年仅为60%。

  我们都知道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:三江平原、松嫩平原、太湖平原、江淮地区、江汉平原、鄱阳湖平原、洞庭湖平原、成都平原、珠江三角洲。其实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,太湖平原、珠江三角洲已经基本丧失了商品粮基地的属性。九大基地中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保持较好,其余五个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

  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,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,便于统筹管理,来提升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。

 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,包括松嫩平原、三江平原、江淮地区、太湖平原、鄱阳湖平原、洞庭湖平原、江汉平原、成都平原、珠江三角洲。记忆口诀可参考:松嫩三江北大仓,两江三湖居中央,成都平原西南望,珠江三角在南方。地理图文综合整理

 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、较为稳定的商品粮基地。由三江平原、松嫩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构成,商品率达60%以上。其中,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

  土地广阔,耕地面积广,人均耕地,肥沃的黑土、黑钙土,是其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。

  其次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其商品率高的前提。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,东北商品粮基地已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。

  江淮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,农业经济基础好,有发展前途;商品率高,增产潜力大;土地连片集中;交通便利;市场需求量大这一些因素造就了江淮地区增产潜力大。

  6.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:太湖平原、洞庭湖平原、江汉平原、鄱阳湖平原、成都平原、珠江三角洲。

  这些地区水热资源充足,地形平坦,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,劳动力丰富,传统经验比较丰富,交通便利。

  工业化与城市化占用耕地;农业产业体系调整(改种蔬菜、花卉等),粮食播种面积下降,粮食产量下降;人口迅速增长,消费增等导致这两地的商品粮地位逐渐下降。

  15G备考资源,随问随答,专题设计,优质课件,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上一篇:温州“塑料薄膜”校服:家长质疑掺假校园回应:新资料抗风防水

下一篇:干货收藏!智研咨询重磅:中国棉花行业市场研究报告(2024版)